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金年会|金字招牌|官网首页·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金年会|金字招牌|官网首页·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汽车之家】歌从巴山来

来源:金年会|金字招牌|官网首页  更新时间:2024-09-18 17:05:01

 

青年歌手在2023年陕南民歌节上表演。歌从巴山受访者供图

  “山歌子来最好听,歌从巴山山歌出于巴山林。歌从巴山根根扎在心头上,歌从巴山世世代代唱不尽……”一首《山歌子来啥好听》唱出了镇巴民歌的歌从巴山“前世今生”。镇巴民歌生于巴山深处,歌从巴山汽车之家飘扬于广阔的歌从巴山蓝天下,流传于世世代代的歌从巴山镇巴人心中。

  镇巴民歌是歌从巴山镇巴人民的奋进之歌,唱出了他们的歌从巴山乐观豁达、一往无前,歌从巴山也唱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歌从巴山感悟、对未来的歌从巴山憧憬。

  为了感受镇巴民歌的歌从巴山魅力,8月22日,歌从巴山记者来到镇巴,听原汁原味的镇巴民歌,了解一代代镇巴人对镇巴民歌深沉的爱。

  响彻巴山的歌声

  镇巴民歌传承千载,承载着丰富的农耕文明和古朴的民俗文化。

  镇巴位于大巴山腹地,群山环绕、峡谷纵横。在这样艰苦的天眼查生存环境下,镇巴人却能唱出“莫得歌唱打铜盆,莫得口粮挖树根,莫得扇子扇草帽,莫得裤子拴围裙”,可见镇巴人是多么乐观顽强、善良淳朴。

  生活的酸甜苦辣、爱恨情仇都被镇巴人唱成了歌。

  镇巴县境内有汉族、苗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等,受到秦、楚,以及巴蜀等不同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历史环境、文化氛围、风俗习惯和语言特色,也造就了独树一帜的镇巴民歌。

  “镇巴民歌体裁丰富,可分为号子、山歌、虎扑小调、创新改编新民歌等8大类,内容涵盖劳动、生活、爱情、历史、时政、生产知识等方面。”陕南民歌王、镇巴民歌掌旗人刘光朗说。

  号子是劳动的产物,有什么类型的劳动,便有与之相适应的号子。号子可细分为劳动号子、背二哥号子、拉风箱号子和通用劳动号子。号子的演唱重在节奏,即通过一领众和、整齐划一的节奏来指导劳动,且歌词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夸大劳动者的能力,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

  山歌分为山歌号子、山歌调子、通山歌、锣鼓草等;小调内容丰富,以歌唱爱情为主,节奏和句式都很规整,曲调婉转动听,有许多传承至今的精品;民俗是镇巴民歌中一种重要的体裁,与镇巴当地的风俗紧密相关,常用在婚丧嫁娶中……

  镇巴民歌多为单乐段结构,调式以四声或五声徵调式居多,羽、商、宫调式次之。歌词直白朴实,唱起来朗朗上口,多用比兴手法,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镇巴民歌歌词里有大量衬词,例如呀、哎等。这些衬词的使用,很好地辅助了歌词的音乐情感和情绪意境,渲染了歌曲的气氛,显得更加口语化和生活化,也使得镇巴民歌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守正与创新的融合

  独特的地理环境,让镇巴民歌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直到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文艺工作者不惧路途艰辛,到巴山深处采风,才将镇巴民歌这朵绚丽的“山花”带到世人面前。

  几乎同一时间,镇巴当地的文艺工作者开始积极进行民歌资源普查整理,并创作了一批符合时代特征的优秀民歌,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多年来,镇巴先后涌现出了刘光朗、马骥家、田洪涛、王帮斌、彭光琴等优秀的镇巴民歌传承人。

  “五、六、七,走,一根青藤绕树梢呦,一根青藤绕树梢呦……”8月22日,陕南(镇巴)民歌传承基地里,镇巴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镇巴文化馆非遗中心副主任田洪涛正在和同事排练新作品《青藤树上喜鹊窝》。

  “镇巴民歌通常用镇巴方言演唱,虽能保留韵味,但因为方言晦涩难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传播的效果。近年来,我一直在创作和改编镇巴民歌,在保留特色的同时,改用普通话演唱,让更多人可以听懂镇巴民歌、了解镇巴民歌。”田洪涛说。

  田洪涛坚持静态传承和动态传承相结合,一方面搜集原始的镇巴民歌,通过音视频等形式留存,另一方面积极改编创作符合时代特征的、大众化的民歌作品。“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只要我们实实在在去做,镇巴民歌一定能走得更远。”田洪涛说。

  在镇巴县文工团演艺有限公司开展的每一场镇巴民歌传唱活动中,无论是歌手、演员还是幕后工作人员,都要上台表演。

  “作为镇巴民歌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积极履行专业院团职责,要求团内每位演职人员必须熟练演唱和讲解10余首民歌,并将这纳入个人专业能力素质考核,以激发全体演职人员传唱镇巴民歌的积极性。”镇巴县文工团演艺有限公司经理王帮斌说,与两年前相比,大家无论是演唱技巧,还是对镇巴民歌的认识,都有了很大提升。

  近年来,镇巴县文工团演艺有限公司围绕国家级非遗镇巴民歌和省级非遗镇巴渔鼓,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深入田间地头表演,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了弘扬镇巴民歌,我们一直坚持只要有演出就必须演唱镇巴民歌,只要创排新节目就必须融入镇巴民歌元素。”王帮斌说。

  经过一代代镇巴人的努力,镇巴民歌在新时代奏出了新华章。镇巴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民歌之乡”。《山歌子来啥好听》《正月是新春》等镇巴民歌,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音乐教材。

  向下扎根的艺术

  当泥土里“长”出的镇巴民歌碰上接地气的广场舞,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夕阳西下,镇巴城区红军园广场舞代表队队员崔慧梅早早来到了训练场地,与队友们交流。“青布帕儿丈二长,挽个疙瘩甩过墙。千年莫叫疙瘩散,万年莫叫姐丢郎……”随着改编版镇巴民歌《青布帕儿丈二长》响起,队员们舞动起来。

  “这支舞是为参加第二届镇巴民歌广场舞大赛准备的。我们每天早晚都会排练,已经坚持了一个多月了。”崔慧梅告诉记者,3年前,镇巴县举办了首届镇巴民歌广场舞大赛。从那以后,她就爱上了镇巴民歌改编的广场舞曲。

  “我从小听着镇巴民歌长大。没想到,如今,经过艺术家的改编,镇巴民歌变成了广场舞曲。作为镇巴人,我一定在比赛中好好表现,让更多人了解镇巴民歌的魅力、看到镇巴人的风采。”崔慧梅说。

  “我们大胆创新,将镇巴民歌与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广场舞结合起来,目前已经改编了10余首。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普及率高、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镇巴民歌‘跳进’群众的生活中。”镇巴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龚兴富介绍,过几天,第二届镇巴民歌广场舞大赛开赛。届时,将有来自全县的20余支队伍同台竞技。

  近年来,镇巴县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和赛事,形成了陕南民歌节、镇巴民歌大赛、镇巴民歌广场舞大赛、月月喜相逢等品牌活动,每年开展“月月喜相逢”大型广场文艺活动近10场次、“文化惠民演出”160余场次、非遗“六进”演出活动50余场次。

  “为持续推进镇巴民歌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镇巴县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制定出台《镇巴民歌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工作实施方案》,计划用5年时间,多方面推进镇巴民歌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扩大镇巴民歌的品牌影响力。目前,该方案已进入送审阶段,即将印发组织实施。”龚兴富说。(本报记者 杨露雅)